今天的我還是勤奮不懈地讀書,其中社會科佔了大部分時間,當我一點一點地在複習以前的課本內容時,看到了一個題目「法國學者伏爾泰曾經說過:『你說的每一句話我都不認同,但我誓死維護你說話的權力。』這是在說明下列哪一種民主素養?」這題目以重複出現多次,我毫不猶豫就選了「尊重」,對完答案後愕然發現自己選錯了,答案竟是「寬容」,很久以前,這兩個選項總是會讓我想破頭,到底什麼時候是寬容?什麼時候又是尊重?我尋找許多以前寫過的題目,沒想到那些題目竟然跟我作對,我尋啊尋的,怎麼樣都找不到相似的題目,我開始懷疑,難道以前我都寫寬容嗎?印象中自己總是選擇尊重,難道記憶力又發生錯亂,把兩個搞混了?


        我推論伏爾泰因為尊重別人所以他尊重別人所說的話,即使自己不認同,他也認為別人有說話的權力,而又因為他有寬容之心所以他能容忍和自己意見不同的人,這樣解兩個選項都能說的通,到底答案是什麼?快面臨重要考試的我,龜毛程度也比以前大大增加,我不斷問自己哪一個才是正確答案,另一方面又開始擔心自己的記憶力真的變得如此差勁,連這種滾瓜爛熟的題目也會忘記答案。


        因為我尊重你,你有你的自由說想說的話,而每個人都因該受到尊重,他們的思想,大腦裡所傳達的訊息都有權力可以說出來;也因為我尊重你,所以我不會斥責你的言論,世界上並沒有什麼對或錯,只要你說的話是合乎常理,我們都沒有資格去論斷是非。


       尊重一個人,自然而然就會寬容他的所作所為,所謂的寬容不是放任,而是用禮讓的方式接納與己不同的見解,用更遼闊的視野充實自己,用更理性的態度包容他人。


       但一切還是要建構在尊重的基層上,如過今天我根本不尊重你,又怎麼會去包容你的想法,包容你的行為呢? 其實寬容和尊重到底差異何在,他們本是彼此相關,彼此聯繫的共同體,在寬容對方的同時就是尊重對方,因為尊重對方所以產生寬容之心。


       我們寫題目老是要區分他們的不同卻往往沒有想到彼此的相關性,刻意的區分它們只會使腦袋僵化,雖然說我又怎能確定自己的想法一定是正確的,而題目要傳達的意義我是否有誤會,但是我還是希望現在的命題趨勢能不要太拘泥於彼此那微小的分別,而忽略了大範圍應思考的關連性。


 


 


 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風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