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 



 


 


【傳院記者蔡佳提報導】



 



   政大傳院與南京大學師生的交流啟動!53日傳播沙龍訪問學者座談會,邀請南京大學廣播與新媒體系教授朱麗麗,分享中國當紅劇種「匪諜片」的研究結果,引領聽眾認識共產中國的文化表徵、群體多元解讀的可能性。


 


   匪諜片在中國盛行有年,由於廣告收益極高,一直是中國熱門的歷史類型劇。2009年電視劇《潛伏》推出,立刻引發熱烈討論。導演陳國富的華語大片《風聲》,也是改編自2005年走紅的電視劇《暗算》三部曲中的《捕風》篇,證明該劇種在市場上,是極大的消費熱點。


 


   匪諜片的源起可追溯自中國紅色文化時期。當時,紅色電影如《羊城暗哨》、《野火春風鬥古城》以及《集結號》,都含有現今諜戰劇的影子。特別的是,「女性特徵」常現於紅色電影中,朱麗麗笑著說:「小時候常看到塗口紅、燙頭髮、穿著精緻服裝的女特務。」


 


  身為《暗算》、《潛伏》的粉絲,朱麗麗認為,諜戰劇的潮流來自「紅色外殼」-也就是外在觀點符合中國主流意識形態-同時具有極豐富的想像空間,劇情涵蓋歷史、愛情、親情;彼此欺瞞的人物本身,也非常吸引目光。她表示,故事背景常設定在歷史的重大時間點,營造懷舊氛圍,喚起觀眾對時代的集體情感。


 


  朱麗麗表示,網路上的粉絲-也就是「網迷」-對中國影視劇本的影響力舉足輕重:網路票選的暢銷作品,往往會改編成劇本;忠實的網路觀眾,會成為忠實的電影觀眾。她觀察到:網迷依據喜好改編文本、展開討論,因此電視劇與網路的互文關係越來越密切,網迷群體也創造出一個新的「非政治化」另類信仰。


 


   「語境接合」也是網迷現象之一。朱麗麗舉例,網迷會將《暗算》中的國共內戰,和當今的官場政治結合。另外,《潛伏》中的投機商有一句經典台詞:「這裡有兩根金條,哪根是齷齪的,哪根是高尚的?」網民稱之為「世界經濟的最佳註腳」-便是劇本與現實的聯想。她表示,「網迷」衍伸出的奇特現象和無厘頭感,多少沖淡了類型劇中內涵的菁英領袖、知識份子氣質,更凸顯反抗官方法律的意味。


 


  對於網民的「真知灼見」,朱麗麗認為「體制」是最大的原因。中國體制讓人無法暢達地表述意見,所以網迷從縫隙裡挖掘,創造出令人拍案叫絕的評論。然而,儘管民間意識的表達多元,她認為官方設定的特殊歷史距離,讓意見表達仍有限制。


 


  最後,朱麗麗建議大家看看中國的電視劇。「許多電視劇含括的內涵,比電影更細膩和考究。」她說,自己會持續追蹤中國影視界的潮流,並透過對網路民眾的觀察,更深入研究網路媒介接收反應的現象。


 



傅秀玲老師提出對諜戰劇的看法。攝影/許藝齡。


 



朱立老師幽默的回應諜戰劇多是他這個年齡層的人在看的。攝影/許藝齡。


 


轉錄自: 政治大學傳播學院
http://comm.nccu.edu.tw/02_list_detail.php?sn=395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風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