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


 


《在雨中唱歌》


 


角色:余爸(酒店店長,死了女兒)、阿飛(被稱為老大,混黑道)、阿霈(駐唱小姐)、小皓(一個一直覺得自己沒有家人的憨厚小孩)、小柔(酒店的店員)、老二(阿飛的跟班)


 


所見


耳邊是人群稀稀疏疏地談話聲,在非晴非陰的春夏之交,隱身於半山腰的傳院大樓難得如此熱鬧。人們從二樓排隊到一樓,一邊的樓梯是早鳥觀眾,一邊是現場隊伍,塞得水洩不通的傳院可以得知它被期待的程度有多高。


    舞台上大部分被一面半透明的屏幕遮蔽,一盞晞微的燈被根細細的繩子拉著,繩子筆直延伸入天花板之中,燈光微亮。一個人站在小吧台的後面,一動也不動。


     開始演之後,從右側旋轉舞台掛著幾條閃爍的毛絨條(裝飾聖誕樹的那種),角色們處在一間古早的酒吧裡,一個在舞台上唱歌的歌手,身上穿著亮面的高腰裙子,花布衫,扭腰擺臀唱著歌。男人們喝酒談天,和女人閒閒地聊著。


    當小舞台開始轉動,兩面的空間被區隔開來,天空,偶爾會下起雨來。店內的主角每談起自己的事情,或者是遇到任何困頓、無法紓解情緒的時候,就喜歡打開門,走到店的外面;當阿飛和小柔談情時,背景被打上了一圈圈都市燈光,顯得格外浪漫。此外,該戲的背景音樂很多是改編自「萬花嬉春」的曲目。


所觀


    還沒開演前,我就一直注意台上的那某抹黯淡的身影,他是余爸,這齣戲的核心的人物。我思考他為什麼要在觀眾還未坐定前,就一直站在吧台後面。後來,查覺這設計極富有巧思之處:舞台的空間是立體的,更是真實的,當戲開演,時間的齒輪跟著轉動,余爸的身體動了,他並沒有經過「上台」這動作,而是在台上直接表演,似乎就象徵著故事的場景不是等到觀眾坐定之後才成立,而是一開始就一直成立,觀眾被拉到那個空間中,展開一趟旅程,站定的余爸同時也象徵他與那家店同生共死、不可分割。讓我想起戲劇概論馮翊綱曾經提過「看一齣戲,就從注意每一位演員是如何上場下場開始。」


    另外,我也觀察到,台詞真的能夠隱含很多事情,也因為台詞是讓觀眾理解戲劇的媒介,演員在詮釋台詞時,若有幾句台詞沒有說明得很清楚,就容易造成人們對戲劇的困惑。這齣戲有很多情結交代採背景新聞播報形式,我覺得這部份固然有它的便捷性,但是新聞語句字字句句都很精簡,有一段漏聽了,似乎就會造成我對戲劇劇情的交代產生困惑。倒是某些乍聽之下並無多大意義的台詞,例如、阿霈問小柔:妳的小孩幾歲?這般生活化的對話,反而更能讓我聯想到背後可能隱含的意義。我解讀阿霈其實是有一點羨慕小柔的。


所感


      不能說全懂,但是又不會覺得不懂,雖然腦袋要轉一下,但是揪心之處真的很揪心,也很真實,會有切身體會的感覺。燈光襯托得漂亮,其中有一幕,當歌星打開酒店的門,雖然大家都知道門後面絕對不可能會有一間真正的酒吧,但是門一打開,無比溫暖的黃色調燈光就從裡面漫溢出來,歌星緩緩走進被燈光充溢的空間中。這個畫面沒有太多意義,但是直到現在,還是一直令我無法忘懷。


    戲劇真的很奇妙,有時覺得它誇大,有時卻又覺得它比甚麼都真實,在戲裡談人生沒有戲劇那麼輕鬆容易,我仍然被說服了!我想,戲中的角色所經歷的喜怒哀樂,或許更能在某種程度上激勵自己吧。


 


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風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