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一篇我之前寫好,卻一直沒有發表,現在分享給大家


 


五月二十五日晚上,我去看了「廣西少數民族藝術團」的校園巡迴演出。地點在政大藝文中心,免費入場,於此之前,這個表演已經相繼在雲林科技大學、中山大學、靜宜大學演出過,政大的是他們巡迴的第四站。本來只是抱著消遣的心情,沒想到這短短的七十分鐘,卻使我無法忘懷。


表演才剛開始,一場開場歌舞《好日子》立即以壯觀的舞蹈和激昂的歌聲炒熱全場氣氛。她們的穿著實在很有特色。猶記得,站在中間的三位主要演唱歌手,一位穿著全身通紅的長袍,色澤極為鮮紅,顯示出大將的氣勢;另一位穿著一件柔美的粉色長裙,布料大幅度的擺福,帶著一種溫純婉約的美感;站在最左邊的那位,最得我的喜愛,她穿一件鑲邊的黑色連身擺裙,頭上一頂牛角形狀的大冠銀光閃閃,跟著音樂擺動起來,威風凜凜,架勢非凡。他們的衣服上都繡著美艷絕倫的花紋,就連頭冠也非常精緻,我看得心裡牙癢癢,真巴不得偷一件自己來試穿看看。


 


 


歌唱後便是戲劇的表演,曲目是《耍夫妻》,全齣用壯語呈現,透過旦、丑抑揚頓挫的聲調,生動地表達了一對夫妻鬥嘴的場景。婦人叫醒丈夫,而後與丈夫鬥嘴的一段簡單故事,展現的方式卻大有別出心裁之處。不論婦人如何叫法,使得板凳傾斜一邊,然後又傾向另一邊,男子用手撐地,用腳蹲馬步,雖然滑稽,卻都巧妙地讓身體停留在板凳上。後來丈夫終於醒了,夫妻倆開始針對銀子和酒鬥嘴。他們的手勢也有玄機,雙方雖然都會做對應的動作,卻總是能夠擺出一高一低的層次感,女子如果嘴上佔了上風,手勢就比男子高,換做男子佔了上風,兩人手臂一轉,優劣立刻反轉過來,畫面既協調又逗趣,而且會適時搭配背景音樂的停頓點亮相,與台灣歌仔戲的亮相方式很像。夫妻兩人對嘴到最後,雙手各支著板凳一頭翻轉身體,類似的動作讓我想到了歌仔戲名劇「陳三五娘」中的經典橋段「益春留傘」。丫鬟益春挽留陳三的方式也是兩人各自握著傘的一邊,然後同時做出一致性的旋轉動作。只是一個用傘、一個用板凳,器物不同,效果也各有千秋。戲劇的部分還有桂劇的折子戲《遊春》,由一對姊妹李金潾、金蓉演出。這段表演的主要表現出兩個姊妹和樂的相處情形。同樣地,整個表演展現出一種肢體的延伸與和諧之美,不過最特別的是,這裡大量用到了一種耍手絹的特技。



 


姊妹兩手各持一面比手掌大一點的手絹,一面紅、一面黃。她們的手不知是如何拿捏,手指輕輕翻動,絹子就如一枚大銅片般地轉個不停,可以拋接,可以從手臂的一邊滾到另一邊。明明是塊方形的東西,我們卻如看見兩枚不斷打轉的圓餅,像極了兩隻炯炯的眼睛,又像花園裡盛開的大紅花,手掌一翻,紅花搖身變成一朵笑盈盈的黃花,盛開在每個觀眾的目光之中。如果將之拋向空中,立刻又變成兩顆皮球,姊妹倆一丟一接玩耍著,俏皮中帶點嫵媚,而且似乎永遠都不覺得疲累一般。我忽爾察覺:「聖功老師不是有教嗎?」以前在聖功女中讀初中部時,舞蹈老師要我們回家將兩塊布料剪成方形縫在一起。我當時手拙,後來叫母親幫我縫,母親求好心切,還在四個邊上都鑲上亮片,閃閃亮亮,我的方巾立刻成為班上的焦點。老師教我們甩方巾,邊甩邊跳舞,現在看了專業的演出才知道,原來廣西的民俗技藝中也有這一項,而且方巾的應用竟然可以如此華麗、如此複雜,比起我們當時甩動的樣子,簡直是螳螂遇到直昇機,連幼幼班都不如了。最後一齣戲碼是赫赫有名的「劉三姐」片段《戲煤》。主持人說,這齣戲甚至有「南方的一朵山茶花」之美稱。導演張藝謀、樊躍任也曾導過「印象‧劉三姐」的大型山水劇。雖無法親自到到廣西欣賞,趁著這次機會淺嚐幾口也不錯。這個橋段講述了一位媒婆想要說服劉三姐嫁給地主大亨,而劉三姐用機智的對話婉拒了媒婆。劉三姐的聰明機警,將媒婆油嘴滑舌,豬臉狗腿的樣貌全數表露無疑,引起了全場笑聲連連。不過,後來我上網查劉三姐的故事,才發現她的下場是被陷害,最後墜水身亡。這麼一位好歌喉的妙齡女子最終還是抵不過男權的欺壓,心中不禁感到惋惜。舞蹈占了整場演出很大的篇幅。


每一段表演都很精彩,不過最令我印象深刻的,卻是《歌飄山水間》這齣舞蹈。舞者尚未入場,音樂已先填補了舞台上的空間,一群短衣穿著的女子們繞進場,身體隨著音樂搖擺起來。她們明明是不同的人,卻好像只有一個人,扭轉、收勢的身段一致。光幕逐漸轉為深邃的藍,其中一位女子唱起了歌,歌聲嘹亮、連綿,好像要傳到很遠的地方。她們一夥人隨著歌聲弓起身子,前、中、後有層次地聚集起來,手臂揮舞著,如同一縷悠悠流淌的清泉。倏呼之間,手臂撐開,身體微蹲,變成了泱泱大河,或許是珠江吧,它浩浩湯湯地流向東方,蒸騰之氣蔓延到整座舞台。雖然她們不斷變換隊形,卻始終維持著高度有別的層次感,讓每一位舞者,不管是站在前排還是後排,都能讓觀眾一目了然。這些舞者已經不是人,她們是水,一群會群集、會擴散的水,如同老子所云:「天下之至柔,馳騁天下之至堅,無有入無間,是以知無為之有益。」在我心目中,她們就是這樣的婉轉又堅毅。       


另外一齣比較特別的舞碼就是銀飾舞《擺戈擺》。主持人說廣西壯族婦女很喜歡穿戴銀飾品,由此延伸出這樣的搖擺舞蹈。我看見一群女舞者穿上莊重的黑色長裙,頭上戴著一頂很有份量的銀冠,身上也掛上銀飾。她們隨著音樂扭動身姿,身上的銀飾跟著發出叮叮咚咚的聲響,那不是尖銳的器皿撞擊聲,而是帶點晦澀的沙沙聲。如果月光有重量,當那光芒映打在夜間的竹葉上,竹葉揮落月光碎片的那陣聲響,沙沙沙沙丁咚咚,那種靜謐與幽玄,大概就是如此了吧!    最後一段表演用服裝展的型式的演出。每位表演者都換上了不同的服裝,其中還包含中國穆斯林的服飾。他們輕盈地舞動,毫不吝嗇地展示身上的五彩繽紛。演唱尾聲,他們邀請台下的觀眾上台一同跳舞,我和身邊一位朋友不顧一切,衝上台去。我們與那些舞者手牽手,在台上圍成了兩個大圈,邊跳邊旋轉。當時的我完全融入在台上歡樂的情境之中了,圍著那不知名的火爐跳舞,而眾人的歌聲豈止停駐在台上?那些歌飛揚至天際,繞過了一山又一山,或許,連一零一大樓的人也聽見了吧!


七十分鐘之內就容納了將近十三個表演,真的非常很值得。少數民族的風土民情,也藉由這場表演,讓我更有「臨場感」。我喜歡他們的歌、舞、劇、服裝,更喜歡他們的熱情和直爽,喜歡那一支舞就能道明的單純喜悅。一段的廣西壯族的文藝之旅,在政大,與我相遇。


 




 


 


(圖片來源:政大新聞)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風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